東協成員國內的眾多中小企業融資缺口

中小微企業(MSME)是東南亞,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成員國經濟的支柱,佔該地區企業總數的 97%-99 %,佔就業總數的 52% 至 97%之間。

然而,根據中小企業數位融資平台 Funding Societies 的一份新報告,儘管中小微企業是 GDP 的核心,但面對營運及發展所需資金融資時,依然有很大的阻礙。

在東協各國的 7,300 萬家中小微企業中,約有 3,900 萬 (51%) 家傳統貸方未提供服務或服務不足。這導致了 2,720 億美元的融資缺口。

該調查也顯示,接受調查的 400 多家中小微企業中,57% 表示他們將資金用於營運、20% 將資金用於進貨,9% 將其用於業務擴張。

MSME 如何使用 Funding Societies 貸款收益,資料來源:Funding Societies 對東南亞 MSME 的經濟影響

中小微企業面對傳統融資管道遭遇重重障礙,因為他們營運初期尚未累積足夠的交易紀錄、營運紀錄以及擔保品,這樣的缺口就仰賴數位金融領域的創新者,透過更多數位技術及互動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風險,進一步提供給非傳統的客戶重要的融資。

手機購物的結帳流程體驗,足以讓營業額有更多成長空間

在整個東南亞,手機使用量正在蓬勃發展,推動了行動商務的興起。全球支付整合巨頭 Stripe 的一項新調查發現,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超過 50% 的電子商務流量來自智慧型手機。

研究對該地區消費者的網上購物習慣和偏好進行了調查,發現新加坡 52% 的受訪者和馬來西亞 47% 的受訪者通過行動設備進行了一半以上的購物。

調查顯示,雖然許多商家也因應行動購物的趨勢,調整電商頁面讓手機購物更舒適直覺,但是因為許多體驗流程設計的錯誤導致最後流失了許多客戶。

例如 Apple Pay 和 Google Pay 等全球電子錢包以及例如 GrabPay 等區域性電子錢包提供的一鍵式支付體驗,平均來說比手動輸入支付詳細信息快三倍,可以讓消費者更快完成結帳,但兩國中依然很少商家採用。在馬來西亞,只有 4% 的商戶支持 Apple Pay,20% 的商戶支持 Google Pay。在新加坡,Apple Pay 和 Google Pay 的這些數字分別為 13% 和 11%。

電子錢包在新加坡商家中的滲透率,資料來源:新加坡結賬狀況 — 2021 年,Stripe
電子錢包在馬來西亞商家中的滲透率,資料來源:馬來西亞結賬狀況 — 2021 年,Stripe

如果是跨國品牌,可能同時需要考慮當地流行的支付方式來爭取客戶的親睞,甚至可以刺激消費者消費,例如先買後付(BNPL)服務讓消費者更願意支出大筆消費。對於澳洲消費者而言 Afterpay 這個BNPL支付服務就是他們在地熱門的支付選項;在新加坡,借記卡及信用卡依然是最常使用的支付方法。

各國有自己的熱門支付服務,資料來源:新加坡結賬狀況 — 2021 年,Stripe

而許多商家(馬來西亞 41% 和新加坡 28%)依然沒有提供「訪客結帳」,而是強迫客戶在購買前創建一個帳戶,這會造成摩擦並增加放棄購物車的機會,馬來西亞 21% 的消費者和新加坡 19% 的消費者就表示,如果被迫在結賬時創建帳戶,他們會放棄購物車。

其他明顯錯誤包括設計不佳的結帳體驗,例如缺乏地址自動填寫和即時錯誤回饋等等。

行動設備將持續帶動東南亞電商

在東南亞,行動設備一直是數位革命的核心。作為互聯網的後進者,該地區的大多數消費者從未擁有台式電腦,而是直接使用行動設備。

東南亞人是當今最願意採用行動支付的使用者。2020 年對 16 至 64 歲網路使用者進行的一項全球調查發現,印尼在行動電商滲透率名列前茅,79% 的互聯網用戶通過行動設備上網購物。緊隨其後的是泰國(74%)和菲律賓(70%)。

行動電子商務的採用,來源:We Are Social 的 Digital 2021 報告

東南亞行動設備的普及正在推動電子錢包的使用。Stripe 表示,雖然借記卡和信用卡以及銀行轉帳仍然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消費者的主要線上支付方式,但電子錢包正在迅速普及。

金融科技公司 Boku 最近與 Juniper Research 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估計,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的電子錢包數量將從 2020 年增長 311%,到 2025 年達到近 4.4 億,反映了電子商務繁榮。

行業貿易組織 GSM 協會 (GSMA)估計,到 2020 年底,亞太地區有 12 億人連接到行動互聯網,相當於 42% 的普及率。到2025年,該地區將有超過3.33億人首次使用行動網路,普及率將達到總人口的52%。

2020 年,網路服務技術在亞太地區 (APAC) 創造了超過 7500 億美元的經濟增價值(佔 GDP 的 5.1%),隨著各國生產力提高,預計到 2025 年將受益於行動經濟增加到 8600 億美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