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fintech

Browsing

Ron Shevlin 是《Forbes》金融科技 Snark Tank 專欄的作者,同時是 Cornerstone Advisors 的首席研究員,長期觀察銀行和金融科技趨勢、發布委託研究報告,並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建議。

他認為目前絕大多數的金融機構都在「假裝數位化」。銀行和信用合作社被高層逼著「數位轉型」,然後做的只是為過去的行業部署新工具,就誤以為他們已經在數位轉型了。

數位轉型在銀行業無處不在

根據 Cornerstone Advisors 的 2022 年銀行業現狀研究,迄今為止,75% 銀行和信用合作社已經啟動了數位轉型計劃。另有 15% 的單位計劃在 2022 年制定數位轉型策略。

調查顯示,在 2021 年啟動數位轉型的單位,有 28% 表示他們已經完成超過一半的計畫。對於在 2020 年開始進行數位化的那些單位,有更多(約 46%)至少完成了一半。

這個數據看來,銀行業對於數位轉型的腳步非常快。

數位轉型實際上沒有成效

銀行以為他們在數位化旅程中取得的進展與他們實際做到的並不一致。

那些才剛起步的數位轉型的機構,其中大約 40% 機構就表示,他們已經看到了對放貸率的「顯著」影響(定義為改善超過 10%)。這比那些執行數位化更久的銀行認為的要高。

在認為自己已完成超過 75% 轉型工作的銀行和信用合作社中,只有一半的貸款生產力顯著提高,28% 的銀行和信用合作社表示其運營費用結構顯著降低,不到 20% 的人產生了支付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顯著增加。

數位轉型的幻覺

Ron 認為的銀行數位轉型,應該要解決銀行核心系統限制和結合新興的人工智慧 (AI) 工具和技術——但事實並非如此。

傳統核心系統的轉型方案

只有 16% 的金融機構表示,他們的核心供應商為他們的數位轉型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Cornerstone 調查的一位受訪者評論道:

「雖然金融科技公司和其他供應商吹噓即使是小型機構也可以數位轉型,但核心供應商不願意整合技術讓我們感到束手無策。即使真的開始了,還是要克服許多挑戰才能順利完成。」

然而,責任不能完全歸咎於供應商。

作為數位轉型的一部分,70% 的銀行不打算更換其核心系統。此外,很少有人計劃部署核心整合系統、介接平台或支付系統。沒有這些平台,沒有更換核心系統,就很難看到如何實現數位轉型。

根據 Cornerstone Advisors 合夥人 Brad Smith 的說法:

「數位轉型正在迫使許多機構做出關於核心系統的決策:應該要聯手核心供應商一起加大數位化力道,還是選擇一流的數位平台?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後者,因為他們認為核心供應商無法跟上創新、優化用戶體驗和系統整合的腳步。許多人現在正在轉而選擇下一代、數位原生的核心來運行他們的數位銀行,著眼於最終將他們的傳統銀行轉換為這些下一代核心。」

部署對話式 AI 工具和技術

對話式 AI 正在成為銀行業的一項基礎技術,有三個原因:

  • 處理品質 銀行業數位產品應用的流失率非常高。更麻煩的是:只有少數機構會在一個工作日內跟進潛在客戶,這是不可接受的。銀行需要將對話式 AI 工具作為一個關鍵業務流程,而不僅僅是一項銷售和服務工具。
  • 數據 純粹從客戶與數位管道或是應用程式的點擊路徑的數據難以分析客戶行為。從客戶與聊天機器人中收集的數據可以克服這些缺點。銀行需要將聊天機器人納入其數據管理策略的一環,而不僅僅是一項銷售和服務工具。
  • 個人化 太多的銀行僅僅著重於「提供個人化資訊」,但聰明的銀行明白真正的重點應該是「進行個人化對話」。然而,目前他們都仍在努力獲取數據以提供良好的個人化對話的服務。

然而,那些認為自己數位轉型進度已經超過 75% 的機構中,只有 18% 的機構部署了聊天機器人;但反而在那些覺得自己轉型完成度沒這麼高的機構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經部署了聊天機器人。

而像機器學習這種被認為會對銀行業產生更大影響的技術,在銀行中的滲透率更低。

擁抱真正的未來金融

銀行轉型的過程,常常只是在追趕 5 年前該做數位化,而非真正探索銀行的未來。

雖然未來是不確定的,但有一些趨勢將導致銀行業不同於今天存在的銀行業,其中包括:

1)嵌入式金融。 根據即將發布的 Cornerstone Advisors 報告,嵌入式金融——將金融服務整合到非金融網站、手機應用程序和業務流程中——將幫助銀行產生大約 500 億美元的銀行即服務 (BaaS) 收入。然而,很少有銀行將 BaaS 確定為其組織的策略重點。

2)去中心化金融。ethereum.org 在其對去中心化金融(DeFi) 的定義中表示,DeFi 「使用加密貨幣和智慧合約來提供不需要中介的服務。」 11:FS 的 Simon Taylor 認為「在為現實世界的借貸活動提供資金時,DeFi 可能會表現出色」並寫道:

「DeFi 協議執行真正的點對點借貸。它從不持有資產;它只是設定借款人和貸款人之間的價格。它以超低成本提供貸款的核心功能,因為它的固定成本幾乎為零。從本質上講,DeFi 可以省去中間人。」

但 Taylor 繼續說:

「許多人會建議 DeFi 的目標是切斷中間人,這沒有錯;我認為它沒有抓住重點。我認為我們不會生活在一個沒有中間商的世界裡。但我確實相信 DeFi 正在為數位經濟建立替代經濟支柱。」

我還沒有看到或聽說過一家銀行正在考慮 DeFi 將如何影響該機構的地位的數位轉型計劃。

3)元宇宙 在文章 《Metaverse 的博文中,銀行數位轉型的終結?》中 CoinYuppie 推測元宇宙將以多種方式改變銀行業,包括:

  • 識別驗證。在元宇宙中,身份驗證將透過 VR 眼鏡和包含安全芯片的元宇宙感應設備進行。
  • 即時運算建立的金融產品。在元宇宙中,虛擬產品經理使用手勢拖放數位產品製造的整個過程。
  • 遊戲和景點成為銀行流量的來源。您可以在珠穆朗瑪峰、塔里木盆地、崑崙山或九寨溝開設分店。該銀行將結合這些宏偉的地標,充分個性化其分支機構和展示其產品。

銀行需要進行真正有效的數位轉型

許多銀行的問題在於,他們所謂的數位轉型工作只佔一小部分,甚至不在整個組織整體策略的一部分。甚至有一些機構聲稱數位化是關於「文化」變革,而不是技術變革。

不要讓「數位轉型」成為一時時尚的管理名詞,銀行業應該執行真正的轉型策略。

參考資料:

曾為閃耀新星,線上提供「 小額信貸 」的平台 LendUp 因欺騙用戶重複貸款,貸款業務關閉在即

路透社

2021 年 12 月 22 日,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CFPB) 下令 LendUp Loans 支付 10 萬美元的罰款、停止發放新貸款,並禁止 LendUp 在多次欺騙性行銷活動和其他違反公平貸款的行為後,對某些未償還貸款進行催收。

這不是第一次 LendUp 被法律制裁,早在 2016 年時,LendUp 就因為誤導借款人,被處以 363 萬美元的罰款。隔年,PayPal 投資了 LendUp,作為其在數位支付市場中一部分的競爭優勢。Alphabet Inc(前身為 Google Ventures)以及其他位於加州的風險投資巨頭 A16z 和 Kleiner Perkins 都持有 LendUp 的股份。

打著屬於窮人的「正義大旗」而起的 LendUp

故事回到 2012 年,LendUp 自矽谷知名孵化器—— Y Combinator 孵化,意圖顛覆發薪日貸款(Payday Loan,意指以個人信用作擔保,其依賴的信用依據是借款人的工作及薪資記錄)與消費金融。

發薪日貸款是一種無須抵押的小額短期(1-2 週)貸款,借款人承諾在下一發薪日償還貸款並支付一定的利息及費用,自上世紀 90 年代在北美大規模興起。LendUp 作為直接貸方,將小額美元貸款作為消費者建立信貸和提升金融信用階級的機會。信用不佳或沒有信用的消費者依然可以申請並獲得小額短期貸款(最多 250 美元,最多 30 天)。

LendUp 的使命是利用小額貸款,幫助客戶建立信用和提升財務等級。

光 2011 年(LendUp 創辦的前一年)就有超過 1500 萬美國人申請了發薪日貸款,借款總額為 450 億美元。這些人大多沒有銀行帳戶,這意味著他們沒有任何信用,也無法使用傳統的金融服務獲得貸款和現金。他們所使用的發薪日貸款往往無法為他們創造信用。尤有甚者,許多人最終因隱藏費用、昂貴的展期和不透明的條件而陷入長期債務。另一方面,信用機構也不承認發薪日貸款,因此即使消費者按時付款,他們的信用報告也不會得到正面評價。

這就是 LendUp 所看到的痛點,LendUp 以無隱藏費用、無展期、低利率、卓越的客戶服務、即時貸款決策和開放平台而自豪。該公司有一個風險分析的選擇性貸款流程,這個流程控管下,將會有 15% 的申請人被批准,其餘 85% 申請人,將會被轉介到 LendUp 與非營利組織合作所提出的改善方案。LendUp 表示,它使用的數據分析,是基於社交媒體等非傳統數據源來做出決策的新型風險模型。

對於符合條件的人,LendUp 將收取貸款金額 15% 的費用。申請人可以透過提前償還貸款以及在平台上參加有關良好信用、財務規劃等方面的教育課程來降低該費用。

聽起來非常美好,而 LendUp 的兩位創辦人也是大有來頭,Sasha Orloff 曾在格萊珉銀行(其創始人獲得 2006 年諾貝爾和平獎)、世界銀行和花旗集團工作。Jacob Rosenberg 是 Yahoo 的第 80 位員工,也是遊戲公司 Zynga 的 CTO。

看似完美的商業模式

LendUp 推出的第一個產品:LendUp Ladder。與過往的發薪日貸款不同,它標榜著幾個要點:

  • 無論需要多長時間還款,LendUp 都會在其頁面上標示固定費用,所見即所得
  • 它可以讓客戶在幾分鐘內直接透過手機收款
  • 它將教育嵌入到體驗中,向用戶傳授信用評分、預算、興趣和保護他們的身份等等的金融教育
  • 準時付款的人可以獲得積分,讓他們以較低的利率借入更多資金
  • 它可以幫助客戶建立他們的 FICO 信用評分,以便他們最終有資格獲得更便宜的傳統貸款

為了確保從沒有信用記錄的人身上收回資金,LendUp 還會查看公共記錄、專業機構和銀行對帳單。它的機器學習技術可以讓這一切快速而自動地發生,而不是等待銀行員工手動進行研究。LendUp 甚至與大型信用評分公司 TransUnion 進行一份研究,指出使用 LendUp 的人比使用其他線上貸款或根本不借款的人更有可能提高信用評分,一如他們的初衷:LendUp 的目標是讓被擋在銀行系統之外的人們,建立信用評分。

緊接著,LendUp 推出了自己的信用卡,如果客戶按時付款,那麼將免息,相較之下,平均發薪日貸款的年利率為 500% 至 700%,這家新創公司希望讓 Ladder 客戶升級到更便宜的 L Card(現已剝離,更名為 Mission Lane Card)。

此時市場上仍有其他科技公司試圖擊敗銀行,但沒有一家專注於為窮人提供信貸。Marqeta 只做借記卡和預付卡、Avant 為信譽良好的人提供更大的 5,000 美元以上的個人貸款、SoFi 向可靠的常春藤盟校提供廉價的學生貸款、也許與 LendUp 最接近的是 Capital One,它是最大的次級貸款機構,但他們使用的模型似乎不如 LendUp。

從「翻轉窮人貸款」切入、明星加速器出身、包含 Google Venture 在內的一系列明星投資人注資,此時的 LendUp 看起來風光無限。共同創辦人Sasha 在一次 2016 年的訪問中表示:「透過發薪日貸款或次級信用卡以錯誤的方式賺錢非常容易。很容易利用人,向他們收取更多費用,我害怕我們團隊中的某個人會開始建議我們做與公司使命背道而馳的事情……讓貪婪佔據了上風。」

LendUp 逐步走向歧路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從 2016 年起,LendUp 與消費者和企業監督組織的衝突越演越烈,如果以為是又一次老舊制度綁架了創新的故事,那你可能要失望了,細看裁罰內容,可以看出幾個面向:

  1. 直接觸犯法律:
    2016 年,LendUp 同意支付 268 萬美元的退款、費用和罰款,以解決與加州商業監督部的訴訟,該部指控 LendUp 違反了該州的分期付款和發薪日貸款法。
  2. 向借款人提供「不準確的」貸款成本:
    2016 年,CFPB 命令該公司為誤導借款人支付 363 萬美元的退款和罰款。CFPB 稱,LendUp 向一些消費者提供了有關 LendUp 貸款真實成本的「不準確訊息」,並在借款人無法獲得貸款的情況下,向他們宣傳可以獲得較低成本的貸款。該公司也沒有在其 APR 中披露一些費用,這使得貸款看起來比實際便宜。
  3. 收取違反法律的高額利息:
    在 2020 年的訴訟中,CFPB 指控 LendUp 從 2016 年 10 月開始發放違反《軍事貸款法》的貸款。該法律禁止貸款人向現役軍人及其家屬發放年利率超過 36% 的貸款。根據訴訟,LendUp 向 1,200 多名受保護借款人提供了 4,000 多筆利率更高的貸款。貸方於 2021 年和解了訴訟,同意向消費者支付 30 萬美元和 95 萬美元的罰款。
  4. 承諾重複借款會降低利率,但並未實踐:
    2021 年 9 月,CFPB 宣布對 LendUp 提起另一起訴訟,理由是 LendUp 涉嫌違反 2016 年的同意令,禁止其扭曲借款的好處,包括宣傳重複從 LendUp 借款會導致利率降低的廣告。該訴訟還指控 LendUp 在某些情況下未能及時提供不利行動通知,而在其他情況下沒有準確描述通知中拒絕信用的原因。該指控將使 LendUp 違反公平貸款法。為了解決訴訟,LendUp 同意停止發放新貸款,停止對部分貸款進行催收,並支付 100,000 美元的民事罰款。

誤導與毀諾、並向法律保護的弱勢族群收取高額的利息, LendUp 似乎已經不是那個 2012 年成立的「正義組織」,此時他們已發放了超過 20 億美元的消費貸款。

有問題的是次級貸款,還是 LendUp?

LendUp 終止貸款業務,有些人認為這是宣告了次級貸款市場走出鎂光燈的訊號,此時距離風險投資大量湧入貸款市場的「風口期」,已經過了十年。

關於發薪日貸款的爭辯從來不曾斷絕。正方認為它為沒有銀行帳戶和被剝奪權利的人創造了財務選擇權,而反方則聲稱它往往是掠奪性的。LendUp 本身也承認傳統發薪日貸款的缺陷,尤其是 Google 在 2016 年禁止發薪日貸款廣告之後,儘管 LendUp 聲稱其透過科技的解決方案對消費者更加友好,最後仍然走上傷害消費者一途。

但是次級貸款真是罪惡嗎?

消費者顯然並不支持這樣的論斷,現在的美國,有超過一半的人口信用評分不足,屬於「次級貸款族群」,這是因為 2008 年金融危機後銀行業提高了獲得貸款甚至開戶的條件需求,FDIC 表示,近 8% 的美國家庭沒有銀行帳戶、依賴非銀行機構(如支票兌現店和發薪日貸款機構)提供金融服務,另外有大約 20% 家庭,即使擁有銀行帳戶仍依賴這些服務。

而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發薪日貸款這樣的次級貸款,非常具有吸引力。LendUp 為新借款人提供的「發薪日替代貸款」(Payday Alternative Loan)收取借款金額 12-15% 的費用,假設 LendUp 的網站上有一筆今天發放的 200 美元貸款,必須要在 16 天後償還,借款人將會被收取包含 35.20 美元的財務費用,年利率將高達 458.86%。

優渥的報酬,使得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將次貸視為肥沃且服務不足的領域,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客戶只好因其信用歷史支付高額溢價。

有人需要、有人願意提供、有資本願意投入,但依然發生了 LendUp 令人唏噓的下場,那麼或許問題並不在模式、次貸族群,而是最終輸給了貪婪的新創團隊與資本。

LendUp 給小額信貸參與者的啟示:高利潤的背後,是更多的責任

LendUp 最終背離了自己曾經立志守護的族群,或許是並沒有「真的」透過科技與演算法取得了優於過往金融產品的營運模式,但它揭示了即使是在高所得水準的美國,小額信貸依然炙手可熱,並有利可圖。

極高報酬率、龐大潛在用戶的客觀環境,驅使各大資本競相投入、新創金融科技公司不斷冒出,光是美國,從 2014 年至今,以「借貸」為主題的 394 家新創公司們,一共獲得了 56 億美元的投資(資料來源:Crunchbase);令人感到莞爾的是:世界各地的 MFI 機構,也都正在比美國發展更不足、科技更落後、制度更不完備的地方,向那些被已開發國家定義為「次級貸款族群」的人們提供小額信貸,這些 MFI 都做到了 LendUp 沒有做到的事情 – 成功地取得商業價值與消費者權益間的平衡,並協助他們逐步進入現代金融體系。

資本的追捧驗證了小額信貸行業的盈利潛力,但我們 Side Hustle MFI 認為小額信貸不只是能賺錢,我們也同樣相信 LendUp 出發時所擘劃的那個理想情境:為被金融體系忽視的人們提供金融選擇權。

也許 LendUp 隨著自身的業務退展,逐漸將貸款收取的年利息從 400% 降低,故事會就此改寫,但套一句 LoanNow 總裁 Miron Lulic 的話:「我們之所以選擇專注於非優質資產,是因為其他所有人都專注於優質資產,而專注於非主要市場,能對社會產生影響的機會要大得多。」

2015年,聯合國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SDGs包含 17 項核心目標,相信每一個在開發中國家投資經營的國際單位,都能如數家珍:既然參與了開發中國家的成長紅利,自然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其中,「消除貧窮」被擺在第一位,普惠金融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而「品質教育」則被擺在了第四位。

這樣的重要排序並不難理解,教育不但是強化經經濟結構的基礎方案,更是提升社會體質、翻轉國家的萬靈丹。Side Hustle MFI 致力於為柬埔寨設計具持續性(代表可盈利、有創造價值)的市場解決方案;身為台灣團隊,也許可以不只透過普惠金融消除貧窮,也許我們可以做到更多事情。

在柬埔寨,一樣有著「好好努力唸書、考好大學、將來找到安穩的好工作人生就穩了!」的概念引導學生努力向學,這份好工作大概是進入政府公職,獲得一份穩定、相對優渥的薪資(以及「業外收入」)。

柬埔寨的教育制度,與台灣同樣是 6-3-3 制,也就是 6 年小學、3 年初中、3 年高中,之後可以進入大學就讀,更可以進一步進入碩博士訓練。

高中畢業(G12)結束時,會需要考個全國大考 BAC II,依照考試成績分級從 A-E 跟 F(Fail)。不像台灣人人都有大學念,只有在大考中拿到 E 以上的學生才能夠繼續申請大學。(關於 BAC II:2019 年約有 12 萬名考生, 68.62% 的人通過了 Bac II 考試,有 443 名學生拿到了A等成績、2,430 名獲得了B等、C 級有 5,847名,D 等有14,100名,而 E 等有 56,232名;2020 年因為疫情取消大考,全數 G12 學生皆自動通過考試。)

也許你會說:嘿,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問題呀?

問題一:教育品質不佳

可惜在 2014 年以前,沒有所謂的「公平競爭」,舞弊情形非常嚴重:除了平時送禮、大考時買通學校、提前拿到試題甚至在街邊小販、影印店買到「標準答案」。一直到 2013 年上任的教育、青年與體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Youth, and Sports, MoEYS)部長 Hang Chuon Naron 決心整頓。上任隔年,便雷厲風行地嚴查學校收賄、嚴防試卷外流、考生搜身等程序。讓以往接近 9 成的通過率,在 2014 年則劇降到 27.5%,當年 9 萬名考生只有 11 名拿到 A 等成績,震驚社會。

撇除長久以來的考試舞弊風氣,教育品質不佳的原因還有兩個:

  1. 教師薪資很低,不像台灣將「老師」視為鐵飯碗的選項之一,2012 之前公立學校教師的月薪約在 50-250 美元,之後才提高到 200-400 美元,但還是相對偏低。這樣的薪資無法吸引到足夠且良好的師資,並且礙於生計,許多教室還需仰賴另外向學生收錢才能讓家人過活。
  2. 學校數量及教室不足,讓課程必須變成半天制,將學生分成上、下午班,上課時間極少。

問題二:STEM 教育缺乏

STEM 教育,即科學 Science、科技 Technology、工程 Engendering、數學 Mathematics,在柬埔寨的推動一向有限,在教育資源極有限的狀況下,科學學科的教材品質不佳,包含課本許多翻譯自越文,導致教師難以理解與教學,同時也缺乏需要的硬體環境來了解科學實驗,這使柬埔寨學生很難對 STEM 課程有好感。

到了大學教育,由於政府開放設立私立學校,大學選擇有很多,不過教學品質依舊參差不齊,許多外資企業甚至會自己成立自己的訓練學校,來確保員工的水準,例如日本機密機械製造大廠 Minebea 就在金邊的廠區中開辦職訓課程;本地銀行 Acleda,也自設專門學校培育人才,以便未來擴展人力資源。

同時 STEM 在高等教育的發展依舊侷限,商管科系的數量及學生數依舊遠大於理工科系。除了同樣由於基礎設施所費不貲,讓想辦學的單位都優先成立商管科系,而理工科系畢業後的工作選擇,不如商管科系的「白領鐵飯碗」明確,例如柬埔寨外資企業需要許多在地辦事員,對於處理一般事務且會外語(依照企業,英文、中文或日文都是熱門的第二語言)的在地人就願意提高更高的薪資;相對 IT 或是研發的職位不會在柬埔寨招募,這也讓理工科系的出路只會讓人聯想到工地勞工,自然不是家長對子女的期許選項。

政府決心:New Generation School 新世代學校計畫

柬埔寨政府並沒有視而不見,於 2015 年開始了「新世代學校計畫」(New Generation School, NGS),成立專門的 NGS 單位,由該單位檢核、協調學校單位推動課程改制,包含讓學校課程成為全日,而非只有上午或下午,並專注於 STEM、ICT 和 21世紀技能。同時在 ICT 產業政策綱領中,政府也提到 e-Learning 的重要性,希望可以儘速將數位學習的模式導入教育體系,協助更有效率的教育(可以看看他們的成果)。

What’s Next?

自從「軟體正在吞噬世界」這個概念問世,已經過去 10 年,軟體服務的發展浪潮絲毫沒有減速的趨勢,連帶地,不斷推升資訊工程的重要性。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機會:資訊科技可以是全面 STEM 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柬埔寨走向國際的有效途徑之一,而談到資訊科技教育,這將是台灣有別於其他國際組織的獨特優勢。

Sisters of Code是專注於培養女性工程師的NGO

同時提供數位技能轉型的誘因及資源將有機會更快速的帶動人才成長,線上學習與遠端接案,是我們的初步想法,近年線上課程風氣興盛,中文英文的學習資源多不勝數,台灣也有許多優良師資可以透過視訊提供教育;外包網接案同樣熱門,只要熟悉資訊工作,便可以透過網路提供世界各地的潛在雇主服務而獲利,以 UI 外包網來說,一個案子外國的案子可能可以帶來幾百美元至幾千美元的收入,無論是學習及工作都只需要一台電腦以及咖啡廳的網路,也許資訊工程技能可以是當地轉型的第一步。

身為金融科技創新企業,Side Hustle 一直受益於資訊科技快速發展及台灣高密度的資訊人才,而在柬埔寨對於資訊人才的渴求更甚,我們希望能透過這個角度,試著推動數位技能轉型,早一日建立在地的 IT 團隊。

這是 Side Hustle 推出的系列整理,為您追蹤本週全球 Fintech 最新募資趨勢。

3.75 億美元,F 輪,印度最大的金融科技巨頭 Razorpay

Razorpay 創立於 2013 年,總部位於班加羅爾,是印度支付處理領域的市場領導者,這一輪的募資規模超過以往募資總和。

兩位創辦人在意識到新創公司、小型企業在網路上收款有多麼困難後,他們開始探索支付處理業務。當時印度的支付處理公司很少,新創公司需要製作一長串文件,銀行對於改變興趣缺缺。

但現在情況已然不同,Razorpay 已經成為印度支付市場的領導品牌;它主要的服務範圍是接受、處理和支付小企業 B2B 的資金。它還經營一個數位銀行平台,透過該平台向企業提供信用卡和營運資金。它同時提供 90 多種貨幣的國際支付管道。

除此之外,Razorpay 也規劃出包括幫助企業核對稅收和合規支出、生成可透過電子郵件或透過即時訊息服務共享的支付連結、在各種支付模式下自動重複交易的訂閱工具,以及使用虛擬帳戶自動對帳交易和 UPI ID。

這家新創公司的產品類似於在印度幾乎沒有業務的全球支付巨頭 Stripe(近年來 Stripe 也進入了東南亞的幾個國家)。

現在,Razorpay 每年處理 600 億美元的交易(高於 2019 年的 50 億美元),它表示已積累了超過 800 萬家企業客戶,包括 Facebook、Swiggy、Cred、National Pension System 和 Indian Oil。今年在印度成為獨角獸的 42 家新創公司中,有 34 家使用 Razorpay。

值得注意的是,Razorpay 最近推出了一項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服務——購物者可以在第一次購買時,保存他們的交易訊息(密碼、卡號、卡片資訊、地址),並在購物者與同一家商家或任何其他也使用 Razorpay 處理其付款的商家進行交易時預先填寫這些訊息。

2 億美元,C 輪,在拉丁美洲提供先買後付服務的 Addi

Addi 創立於哥倫比亞的波哥大,以先買後付的方式開始,讓消費者「只需點擊幾下」即可在幾分鐘內完成購買。如今,Addi 允許客戶在三個月內免費支付購買費用。對於更大金額的消費,Addi 允許用戶以「有競爭力和公平的價格」支付長達 24 個月的費用。

Addi 目前可用於巴西和哥倫比亞的電子商務、行動和實體購買,並計劃在未來幾年擴展到整個拉丁美洲(它計劃在2022年進入墨西哥市場)。

據 Addi 統計,僅 2021 年初到 8 月份,Addi 的 GMV(總商品量)增長了 13 倍。

在大流行期間,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家購物,在線銷售和電子商務蓬勃發展,Addi 的用戶——客戶和零售商,都不斷成長。目前超過 500,000 名客戶和 1,000 家零售商正在使用其支付處理系統,而一年前約有 30,000 名客戶和 20 家商家。它的目標是明年實現五倍的增長。  

該公司的先買後付技術允許客戶分期付款。它還推出了一鍵購物功能。Addi 與 Apple 和 Nike 等大型零售商以及家庭式雜貨店合作。 

Addi 認為,這樣的增長在大多數人口沒有資格獲得信用卡或其他銀行產品的地區,很自然。 

Addi 在 8 月份剛剛結束了一輪融資,但決定增加更多資金以跟上增長步伐。Addi 正受益於拉丁美洲的大量風險投資。根據拉丁美洲私人資本投資協會的統計,該地區新創企業的年度支出首次突破 100 億美元的門檻。

13 億美元,收購,幫美國人管理訂閱、帳單與預算的 Truebill

Truebill 成立於 2015 年,目前擁有 250 萬會員,會員們透過 Truebill 管理自己的訂閱計畫、帳單以及預算。該公司表示目前分析的每月交易量達 500 億美元,自成立以來已為消費者節省了超過 1 億美元。 

收購方 Rocket Companies, Inc.成立於1985年,總部位於密西根州底特律,主要在美國從事抵押貸款業務,是美國最大房地產抵押貸款公司。為了能夠獲得更大的商業成長,他們瞄準了正蓬勃成長的金融科技。

對於 Rocket 來說,收購 Truebill 的表現反映了今年公司浮出水面的一些元素,Rocket 已開始將自身從單一的抵押貸款服務商多元化,以創造更穩定的收入形式和更好的目標消費者。例如,他們最近涉足太陽能電池板融資,並創建了一個購買汽車的市場。 

不幸的是,對於 Rocket 而言,市場繼續對其股票進行懲罰,因為它仍將公司視為 2022 年利率上升前的抵押貸款公司。 據報導,Rocket 股價今年迄今已下跌 23%,而標普 500 指數上漲 23%。

2,000 萬美元,A 輪,用遊戲化的方式幫你開投資帳戶的 Ant Money

Ant Money (不是那個螞蟻金服),企圖透過為遊戲玩家提供客製化的金融工具來挑戰傳統銀行業。

Ant Money 提供一套整合性的服務,整併了 3 個 App (ATM、Blast、Learn & Earn)與一個平台。

ATM 是希望讓用戶透過該公司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許可的「顧問」或嵌入式金融工具,賺取小額收入以存錢或投資於股票市場。Ant Money 聲稱,根據用戶的參與程度,使用 ATM App 每年可以賺取 100 到 1,000 美元或更多。 

這就是最有趣地方:該公司的收入模式是廣告科技和金融科技的混合體。

Ant Money 的 CEO 這麼說道:「我們所做的基本上是為投資者創造一種參與獎勵計劃的方式。因此,與其開設一個投資帳戶並說『嘿,這裡有一些投資獎勵!』,不如告訴用戶『這裡有一些現金,來自於投資獎勵與廣告,要不要前往投資?』」。如今 AntMoney 間接從廣告商那裡獲得收入,也透過其教育部分的月訂閱費獲得收入。最後,一些大公司或非營利組織正在贊助內容或課程。例如,Gemini 正在提供有關加密貨幣的贊助課程。

在合併之前,Ant Money App(ATM 和 Learn & Earn)在過去 12 個月內擁有超過 500,000 名用戶。在這 500,000 名用戶中,100,000 名擁有投資帳戶。據該公司稱,該投資組合的一半包括五個「世界上最大、成本最低的 ETF」,另一半允許挑選多達 10 隻個股。

Ant Money 不針對任何特定的收入範圍。用戶可能年僅 13 歲,但到目前為止,這家新創公司正在吸引年輕投資者的關注——年齡在 18-22/23 歲之間,本輪領投的 Franklin Venture Partners,認為將投資功能嵌入到已經向用戶支付獎勵或其他激勵措施的 App 中是「幫助年輕投資者入門的絕佳方式,也是 Ant Money 獲取成本相對較低的客戶群體的獨特方式。

2 億美元,E 輪,越南的超級支付 App – MoMo

MoMo (不是我們那個 MoMo)創立於 2010 年,最初是一種 SIM 卡 App,允許人們轉帳、購買手機充值卡和遊戲刮刮卡。2014 年,它推出了一款智慧型手機電子錢包,現已擴展為具有一系列服務的超級 App,包括處理保險支付、捐贈和投資。 

儘管越南在嚴峻的冠狀病毒封鎖期間,電影票和旅遊服務的銷售額急劇下降,但 MoMo 2021 年的收入幾乎翻了一倍。隨著消費者和商家在大流行期間轉向數位平台,註冊用戶從去年的 2300 萬增加到 3100 萬。

Facebook Inc. 和 Bain & Co. 8 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越南預計到年底將擁有 5300 萬線上消費者,其數位消費者增長率在東南亞位居第二,僅次於印尼。而根據越南政府的報告,產業的政策目標是到 2030 年數位經濟佔 GDP 的 30%、2025 年 80% 的人口擁有線上支付帳戶。

MoMo 表示,該公司計劃使用新資金加速在農村地區的擴張,首先是帳單支付服務。MoMo 還將利用這筆資金加速技術投資,支持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和併購。「最大的挑戰仍然是信任」MoMo 的 CEO Tuong Nguyen 如此說道,「去更多的農村地區後,我們需要投入相當的時間和金錢來教育用戶」。 

根據 Google、淡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和 Bain & Company 的一項研究, 這次的投資反映了東南亞蓬勃發展的互聯網經濟,預估到 2025 年,該經濟體將成長一倍,達到 3630 億美元。

仔細觀察大眾市場金融領域最新的「 數位化 」創新,我們通常會看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新技術 —— 但我們並不會看到這些公司如何將這項技術轉化為優秀的數位產品。這其實不是太嚴重的問題,只不過如果你跟我們一樣,也是一家企圖以數位產品為服務主軸的小額信貸機構 (MFI, Microfinance),那麼這些沒那麼容易看到的東西,就不能被忽略。

大多數金融機構(包括 MFI 們),都會採取收購的方式來取得新技術,以擴大數位產品和服務的規模。以 Tymebank 這家南非的數位銀行為例,他們正在透過雲端以及 API 驅動的服務架構,挑戰能夠以多快的速度、多遠的距離拓展自身服務客戶群。但大型技術變革對銀行,尤其是 MFI 而言,實施起來非常具有挑戰性。

以 MFI 來說,在走上數位化之路的時候,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在自身機構尚未將數位服務商業化的情況下,就急著採取技術解決方案。他們以為數位化是救世主,但現實中數位化並不能拯救無法創造價值的商業模式。一些公司從慘痛的教訓中吸取了教訓,了解到新技術實施不力很容易在創造更多價值之前,就先摧毀原有的價值。

不過也沒有這麼悲觀,善用最小可行產品 (MVP) 進行早期技術創新,是大多數 MFI 測試和迭代數位解決方案、投資建立機構商業能力以證明解決方案本身有價值,並能為成功做好準備的最佳方式。

MVP 幫助金融機構數位化有好的開始

那麼創造好的數位產品需要什麼? 不只是設計產品,更是設計流程

一般來說,金融機構都具有行之有年的產品與運營流程,它們被歷史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價值,只不過這些產品與流程,並非在數位時代(特別是行動載具時代)被設計出來的,所以在新時代,看起來有點格格不入罷了。

因此要透過數位化介入產品、更改流程,必須要確保能夠為客戶與公司創造價值,這正是許多昂貴且困難的技術創新失敗的原因。很多時候,公司在嘗試實施複雜的技術解決方案時消耗了大量資源,結果卻發現所創造的價值並不能彌補所付出的努力。根據銀行、MFI 和行動網路業者的營運經驗,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導入了技術方案,卻沒有建立相應的管理文化、IT 技能或產品開發經驗。(在柬埔寨,ABA 的數位團隊共有 44 個人,加上一層看起來像是 Google 的獨立樓層,裡面沒有一個人是銀行背景出身

設計產品固然重要,設計流程更是確保成功的關鍵

創建優秀數位產品最重要(但經常被忽視)的要點之一是「確保產品團隊中擁有合適的技能」。產品負責人(Product Owner)需要帶領產品團隊從開發到上市,要使用數位產品成功實現這一目標,他們需要發展 IT 知識和技能,通過敏捷實踐來主導產品設計和技術開發流程。複雜或嚴重依賴技術供應商的技術方案將使產品團隊難以主導營運流程,結果就會是產生一個又一個複雜且跨部門的待解問題,在一個組織之中,我們都知道這樣的問題會被怎麼處理:組織內的人會不自覺地將決策領導權拉高,直到 C-Level 以尋求一勞永逸地解決方案(但是 C Level 不僅不一定具有產品思維,做決策的速度也不符合敏捷實踐的需求,更遑論頻繁動用管理層的時間,會造成組織無謂的資源浪費)、或是回到 IT 部門自決(但是 IT 部門自行承擔產品設計的後果,很容易形成穀倉效應與開發怠惰的循環),甚至有些金融機構會將決策的權力讓給供應商(但是供應商的建議不見得符合你的商業模式)。這些結果都將削弱產品團隊透過敏捷產品設計決策、快速迭代的能力。

需要轉變的管理文化

MFI 的管理文化也「經常需要」轉變。C-Level 管理層需要支持產品負責人作為與產品開發和商業化相關的主要決策者。由產品負責人負責表示銀行其他部門的人員(特別是IT、風險和法遵部門)需要在產品團隊中工作,具備產品思維、並以產品導向將會變成最重要的營運依據。

所有專業,都應該以「產品思維」來驅動

這對於習慣制定「規則」,並要求業務、營運團隊遵守的 C-Level 來說,這種轉變尤其具有挑戰性。其中 CEO 面臨的挑戰是最大的,他需要管理這種向更敏捷的管理文化轉變的過程。

在現實生活中,MFI 管理團隊很容易相信他們可以獲取技術並逐漸發展所需的技能並逐步適應他們的管理實踐。但典型技術實現的學習週期太長。在具備必要的管理文化、IT 技能和產品開發實踐之前就嘗試引入技術解決方案的公司通常會遇到代價高昂、耗時的失敗,從而在公司中產生分裂的挫敗感。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降低技術複雜度,專注於產品開發實踐,縮短學習週期。這種 MVP 方法使公司更容易培養必要的技能,以利用技術創造價值。重要的是,MVP 流程還能向管理層揭示在實現未來藍圖時,必要的組織改動或人員需求。

試著模擬看看:自動貸款發放中的 MVP 方法

許多 MFI 對自動發放貸款感興趣。這些小額信貸機構的一個選擇是聘請第三方公司來構建信用評分模型、決策引擎和面向客戶的 Apps。走這條路時,開發成本、分潤和所需時間很重要。而通常,FMI 將委託其 IT 部門主導與第三方技術供應商的互動,以管理貸款發起平台的集成、安全和數據傳輸。這種方式很容易花費 9 到 12 個月的時間來生成初始版本。而往往這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版本只是現有業務規則和流程的數位副本,最重要的是,嵌入在由供應商控制的平台中,並需要對後續更改收費。當然,本文要討論就是該如何避免這樣的「傳統技術導入困境」。

另一種更側重於早期產品開發和驗證的替代方法。在這種方法中,MFI 的產品團隊使用非常簡單的技術與客戶一起測試 MVP,以驗證客戶的接受程度。在這個階段,行銷、品牌、客戶界面以及條款和條件都可以被再調整、完善。隨著公司從傳統的基於去中心化信貸員的貸款發放流程過渡到集中的、自動化的流程,流程也得到了有效的製定,很多執行細節都被梳理乾淨。此時風險部門或許會有所疑慮,但在我們可以簡單地透過手動執行新的貸款決策模型(或許一個 Google Sheet 就足夠了),並且手動批准貸款與支付時,所有這些「早期驗證」、「再完善」、「再調整」將都可能發生。

根據研究,金融機構透過上述第二種方法獲得了一些重要的優勢。首先,它在進行重大投資之前驗證推動客戶和業務價值的關鍵設計決策。其次,它在構建自動化平台前,找到經過測試的產品樣貌和流程規範。最後,它將揭示 MFI 不同部門在敏捷開發文化下的實踐能力。

Be Prepared.

眼看 Fintech 浪潮一波波向我們襲來,我們必須認知到,金融數位化將會是所有金融機構都無法繞開的事實,這個事實不僅僅是存在於高所得的已開發國家,對於有科技蛙跳現象的開發中國家,更為重要。

當客戶先有手機而不是先有存摺,金融機構也必須要擁抱不同時空下的市場前提並與時俱進。承認吧,任何一家金融機構,將不得不對自身的技能組合和管理文化做出重大改變,才能更好地利用新興技術創造價值。採取 MVP 策略並專注於早期投入,以逐步建構自身敏捷開發實踐能力的公司,將比在準備就緒之前就採用複雜技術的公司更快地創造價值。

有些人或許會仍對這樣的策略有所疑慮,但不論如何,消費市場終將做出選擇,而如果結果都是要培育團隊內的數位基因,為什麼不從現在就開始呢?

近年來,創新的金融模式與蓬勃發展的金融科技,讓「 普惠金融 」成為一個耳熟能詳的話題,並使得全球數百萬在經濟上被排斥的人能夠使用金融帳戶,透過金融資源的再分配,協助窮人們脫貧或是實現自我。但同時也逐漸面臨了這樣一個事實:金融服務的再使用率一直徘徊在低點。在非洲和印度尤其如此 — 諷刺的是,那裡是帳戶數成長率最高的地區。

在這種情況下,普惠金融界不得不問:普惠金融是為了什麼?做到了什麼?

幾年過去,不斷成長的微型金融機構與相關研究都顯示出:透過金融服務,確實提高了窮人們應對風險、在發生危機時應對衝擊的能力以及在衝擊後的恢復能力,並且具備抓住投資機會改善生活的能力:

  • 因為窮人得以獲得更大的財政資源。窮人使用金融服務來建立資產和管理負債。例如,金融服務可以幫助家庭分配和增加收入、管理開支、投資於企業增長或更好的就業,或者轉移用於應對沖擊或投資的資金。 
  • 因為窮人能夠投資更好的能力。窮人還使用金融服務來培養有用的技能和獲取知識。例如,數位金融服務已被證明可以簡化支付教育和培訓費用的流程。使用金融服務可以改善人們對自身能力、自主性和對未來期望的認知。使用金融服務還意味著與其他人交往,這有助於建立社交網路、鼓勵積極的自我認知、獲取訊息和知識。 
  • 因為窮人可以加強身體的健康程度。此外,窮人使用金融服務來改善他們的健康和身體活動能力。證據表明,數位金融服務使基本生活條件的支付變得更加容易;建設供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基礎設施;並使用醫療保健服務。金融服務還可以使人們獲得更好的食物和營養、運輸服務、電力以及更好的住房或住所。

然而,全球證據的分析研究也揭示了幾個關鍵的挑戰:

  • 有些金融服務創新了,有些還沒。儘管有些特定的金融服務已經有肉眼可見的影響,但仍有一些重要的服務未能跟上,像是儲蓄、保險和支付,金融業似乎在開發可行的商業模式以將這些服務大規模地提供給窮人上碰到了許多挑戰。 
  • 關於「影響結果」的認知差距。對於其他類型的金融服務,如信貸和現收現付 (PAYGo) 服務對窮人們產生何種影響的證據不足。以「信用」而言,儘管已經進行了大量研究,但仍然沒有定論。這是因為大多數研究沒有確定究竟是產品、客戶或市場條件,導致不同的觀察結果 

過去幾十年,金融普惠確實改變了國際組織援助、扶貧政策的制定樣貌,取得了相當斐然的成果,但在工具不斷創新的現在,我們也必須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是否有辦法分辨金融服務對改善生活的關鍵程度,是信貸重要還是保險重要?是否有辦法創造出更創新的模式,在兼顧商業持續性的前提下,提供窮人更多關鍵的金融服務,而非依賴社會安全網?

這些問題,Side Hustle MFI 也不斷在反覆思考;誠摯地邀請您,一起來思考。

這是 Side Hustle 新推出的系列整理,為您追蹤本週全球 Fintech 最新募資趨勢。

E 輪,9 億美元,8 分鐘開完帳戶的數位銀行 N26

總部位於 N26 是一家數位銀行,標榜「8 分鐘開完帳戶」,用戶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透過 App 開設一個銀行帳戶以及可添加到 Apple Pay 與 Google Pay 的虛擬 Debit Card。除此之外, N26 為不同的用戶推出不同服務內容的訂閱帳戶,例如為可以開立子帳戶的 N26 Smart,方便人們管理支出與收入、以記帳卡功能為主,用戶友善 N26 You,以及包含更多保險、功能更強化的 N26 Metal。

本次募資,也算是市場在 Covid-19 的影響下,對 N26 的策略給予的肯定:專注於中歐,專注於核心產品(卡片交易、訂閱以及保險產品收入)。

目前 N26 在巴黎與柏林的用戶,約占人口的 5%-7%,顯示仍有深化的空間,以至於其他地區如果想要使用 N26 的服務,還得再等等。這不只是專注的策略,更是避免和其他新創巨頭發生衝突的明哲保身之道,在巴西有 Nubank、美國有 Chime,英國和東歐則有 Revolut。

除了外部競爭,N26 也正面臨德國監管機構的特別關注,今年稍早時候,他們被處以 490 萬美元的罰款。這讓他們決定暫時將新註冊人數限制在每個月最多 50000-70000 名新客戶,直到洗清自己洗錢疑慮、證明 KYC 政策的完備後,才會再恢復正常。

E 輪,2.51 億美元,提高你信用評分的 CRED

CRED 來自印度的班加羅爾,是一個信用卡繳費平台,消費者只要透過 CRED 繳交信用卡費,就可以獲得「CRED Rewards」,憑著這個積分,可以兌換各種實體商品或是線上電影、音樂、品牌折價券……等等的優惠。

「等等,在印度,服務信用卡受眾?」你是不是覺得有些反常識?

印度的信用卡仍然是一種令人嚮往的產品。根據市場報告,印度現在約有 5700 萬張信用卡,以及 8.3 億張 Debit Card;由 HDFC、SBI、ICICI 和 Axis 四家銀行控制 70% 的市場。但反過來說,整個市場正停留在一個具有足夠規模,卻又非常早期的階段,幾乎可以確保未來的強勁成長。

而這些成長,都很可能由 CRED 經手處理。

CRED 已經積累了超過 750 萬會員。而在此輪過後,估值將上看 40 億,這筆錢用來幹嘛呢?或許我們可以從 CRED 最近向 CredAvenue 投資了 500 萬美元,並正在談判以超過 3 億美元的估值支持金融科技初創公司 Uni 一窺 CRED 的佈局。

B 輪,1.08 億美元,為金融機構提供 SaaS 服務的 Pismo

Pismo 成立於 2016 年的聖保羅地區,Pismo 提供金融機構數位銀行、電子錢包、發卡、收付款等數位工具,他們強調「不需要任何一行 Code」。

目前他們已經服務了包括 Banco Itaú(巴西最大的銀行之一)、BTG、Cora、N26 和 Falabella。根據 Pismo 的數據,截至 2020 年年底時,他們所處理的月交易量約 10 億美元,託管帳戶總數將近 1000 萬。而短短不到一年的現在,他們每月處理超過 40 億次 API 調用,託管超過 3000 萬個帳戶,每月總交易量超過 35 億美元。

儘管在拉丁美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作為 SaaS 業務,Pismo 並不滿足於此,他們期許自己成為「下一代金融引擎」,幫助金融科技所需要做到的所有事情。

A 輪,3,500 萬美元,為拉丁美洲企業提供記帳卡的 Pomelo

除了 Pismo,拉丁美洲市場也有其他玩家:Pomelo,企圖為拉丁美洲建立一個金融科技服務平台,讓金融科技公司透過「合規」的申請流程啟動虛擬帳戶並發行預付卡和信用卡。

Pomelo 的 CEO 認為在拉丁美洲發行卡是一場真正的噩夢,往往推出一張簡單的預付卡需要 12 到 18 個月的時間,因此才有了 Pomelo 這家公司的誕生。其 API 驅動的平台為任何公司提供啟動連接到當地金融系統的虛擬帳戶以及在整個拉丁美洲發行記帳卡和信用卡的方法。

Pomelo 正在提供傳統供應商所比不上的技術與更便宜的方案。他們的目標也很明確:讓拉丁美洲看起來像歐洲,統一的大市場、高品質的服務,讓科技新創企業專注於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C 輪,4,000 萬美元,企圖成為拉丁美洲支付基準的 Hash

Hash 為「需要提供銀行服務」的非金融 B2B 公司提供「end-to-end」(端到端)的支付基礎設施——從銷售點 (POS) 軟體 和 App 到客製的報表和支付手段。其專注於擁有龐大客戶鍊和合作夥伴的 B2B 公司,為他們設計客製化的支付軟體服務。

在過去一年中,Hash 的 POS 交易增長了 10 倍,預計到年底它的總支付額將超過 2.75 億美元。目前有 16 個 B 端的直接客戶正透過 Hash 為自己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這些客戶也多半是中小企業,。目前超過 16,000 家中小企業正在使用 Hash 的軟體服務。

接下來,它希望在其支付量的基礎上提供更多金融服務,例如信貸、貸款和發卡等金融基礎設施。

這是 Side Hustle 新推出的系列整理,為您追蹤本週全球 Fintech 最新募資趨勢。

B 輪,1.16 億美元,為巴西中小企業提供支票帳戶和財務軟體的 Cora

Cora 是一家在巴西面向中小企業的數位貸款公司。去年,Cora 獲得了巴西中央銀行的許可,獲得銀行代碼。隨後於 2020 年 10 月推出了其產品,提供了一個支票帳戶和一個能幫助中小型企業管理財務的軟體。它目前處於測試階段,企業信用卡的用戶群數量還不太多。 

 目前,Cora 專注於提供 B2B 服務,他們認為巴西擁有「巨大的」中小企業經濟,但「現有銀行的服務不足」,同時他們認為自己與傳統銀行相反,因為傳統銀行通常不擅長照顧客戶。

從任何標準來看,這都是一個大型的 B 輪融資,但對於一家拉丁美洲新創公司來說尤其如此。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總部位於聖保羅的 Cora 在 4 月初僅籌集了 267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由矽谷風投公司 Ribbit Capital 領投。自 2019 年成立以來,這家新創公司已累計籌集 1.527 億美元的資金。

B 輪,5700 萬美元,YC 畢業生 Jeeves 幫 Startups 解決費用管理的問題

去年,Jeeves 才剛參加了矽谷知名加速器 Y Combinator 的夏季梯次;如今,這家正在為全球新創公司建立「一站式費用管理平台」的公司宣布,它已經以 5 億美元的估值募集了 570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這比 Jeeves 的 A 輪融資時的估值略高出 1 億美元,該輪融資於 5 月結束並於 6 月初宣布。

值得注意的是,十幾家獨角獸公司的創始人也在 B 輪融資,包括(但不限於)Clip CEO Adolfo Babatz;QuintoAndar 執行長加布里埃爾布拉加;Uala 執行長 Pierpaolo Barbieri,BlockFi 執行長 Zac Prince;Mercury 執行長 Immad Akhund;Bitso 創辦人 Pablo Gonzalez;Monzo Bank 的 Tom Blomfield;Intercom 創辦人 Des Traynor;Lithic 的 CEO Bo Jiang 以及來自 UiPath、Auth0、GoCardless、Nubank、Rappi、Kavak 等的創辦人。

在 Jeeves 創辦以前,新創公司不得不依賴當地和國家特定的金融基礎設施。例如,一家在墨西哥和哥倫比亞設有員工的公司需要多個供應商來履行其在每個國家/地區的財務職能——墨西哥一張公司卡,哥倫比亞一張公司卡,另一家跨境支付供應商。

Jeeves 聲稱,透過使用其平台專有的「銀行即服務」,任何公司都可以「在幾分鐘內」啟動其財務功能,並使用真正的公司卡獲得 30 天的信用(現金返還 4%)、非卡支付以及跨境支付。客戶還可以用多種貨幣還款,減少匯費損失。例如,一家成長型企業可以在巴塞羅那使用 Jeeves 卡並以歐元償還,在墨西哥使用同一張卡並以比索償還,從而減少任何外匯費用並提供跨貨幣的即時支出對帳。

簡而言之,將它想像成一個 BaaS 平台,但只有一個 App —— Jeeves App。

B 輪, 5000 萬美元,Alpaca 打算快速擴展其股票交易 API 的覆蓋範圍

Alpaca 透過 API 提供其他股票交易軟體交易的串接服務。該公司最初允許公司使用其技術,為投資的交易能力提供支持。最近,Alpaca 開始允許其他金融科技公司透過其服務向其用戶群提供股票交易的功能,這符合更大的嵌入式金融趨勢。

到目前為止,Alpaca 向消費者終端用戶的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交易服務 —— 也就是B2B2C 模式 —— 已經顯著擴大了其市場範圍。根據他們自己的統計數據,它支持的經紀帳戶數量今年增加了約 1,500%,超過 100,000 個。預計到 2021 年底,其嵌入式金融產品將為他們獲得 100 個股票交易的合作夥伴。而該數字在 2020 年底為零。

與更多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開闢了新的收入來源。該公司表示,該公司將繼續從訂單流 (Payment for Order Flow, PFOF) 產生營收,同時也從匯差賺取收入。

這是 Side Hustle 新推出的系列整理,為您追蹤本週全球 Fintech 最新募資趨勢。

A 輪 2,900 萬美元,為德國新創企業與數位公司提供信用卡服務的 MOSS

總部位於柏林的Moss(前身為 Vanta)提供高額度的實體和虛擬信用卡以及費用和發票追蹤軟體解決方案。最新一輪資金將用於加速產品創新、團隊擴張以及國際業務擴張。此輪融資為 A 輪,共募集了 2900 萬美元,累計募集了 6400 萬美元。

Moss 於 2020 年年中推出,主打「德國第一張真正適合新創與數位公司的企業信用卡」,至今已發行了 8,500 多張虛擬和實體信用卡,經手超過 100,000 筆交易。目前 Moss 正迅速地在中小企業間獲得關注。

Moss 與 Raisin Bank 合作,結合軟體與商業信用卡。能夠透過自動追蹤費用和發票使記帳更容易;同時提供高達 250,000 歐元的信用額度、30 天無息償還期的萬事達網路卡服務。

Moss: The all-in-one spend management platform

4,000 萬美元,Smallcase 為印度人提供投資的數位解方

Smallcase 的 CEO Kamath 在採訪中提到:「一批新的、年輕的、高風險的投資者正在參與資本市場,他們希望完全透明,而我們構建更簡單、低成本的投資產品,並讓每個產品都反映了一個主題、策略或目標,更符合他們的需求」。這家 2015 年於印度成立的 Smallcase 在 Covid-19 期間用戶數翻倍來到了 300 萬人。

Smallcase 透過專業人士的投資選擇和交易所基金的加權投資組合、與獨立投資經理、經紀商和資產管理平台合作,打造消費者進入資本市場的數位管道。它與印度國內十幾家券商有合作關係,並透過券商合作夥伴、財富顧問和線下代理分銷其產品。這筆資金將用於擴大其在共同基金、全球股票和債券等資產類別中的投資產品、發展其技術平台,以及進一步建立其分銷網路。

此輪融資 Amazon 也參與其中,並且是其在印度首次參與財富管理領域的投資項目。這家電子商務巨頭此前曾投資印度的其他金融科技新創,包括:保險業者 Acko General Insurance Ltd.以及信貸提供商 Capital Float

Stock investing made easy | smallcase

A 輪,1,500 萬美元,為南非提供 API 與 SDK 技術服務的 Pngme

「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非常高。而數據科學、數據工程人才,在全球範圍內真的很難找到。因此,構建數據基礎 SaaS 服務非常有效,通常需要一個 5 人或 6 人的團隊來構建此基礎設施。」Pngme 的創辦人Brendan Playford 在採訪中如此說道。

Pngme 提供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金融科技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了 API 和行動 SDK,以及客戶管理平台。Pngme 表示,結合這三種產品將能推動其客戶客製化用戶體驗和金融產品的購買。這些服務針對金融機構所有業務問題的兩個核心問題:一是降低客戶獲取成本,二是增加客戶的終身價值。

儘管數據產品在市場上越來越多,Pngme 仍試著透過合併 Mono、Okra 以及銀行的所有數據,為客戶提供信用預測、細分的機器學習模型來與其他產品差異化。

在獲得 3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不到一年後 Pngme 又再融資 1500 萬美元,累積募資額高於南非的 Stitch、奈及利亞的OkraMono與 OnePipe。

D 輪,2 億美元,2010 年創立以主打跨境支付的新加坡公司 M-Daq

M-Daq 的旗艦產品包括 Aladdin Fliq。前者允許電子商務平台上的客戶以本國貨幣購物,同時允許商家以首選貨幣接收付款。後者讓用戶在海外旅行時可以使用在地電子錢包在其他國家 / 地區進行支付。

亞洲私募股權巨頭 Affinity Equity Partners 在 D 輪募資中向螞蟻集團支持的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 M-Daq 投資了 2 億美元。自 2018 年以來一直盈利的 M-Daq 將利用該輪融資的收益開發創新產品並進一步擴大其全球企業客戶群。據 M-Daq 稱,其特有的外匯解決方案每年處理超過 100 億美元的跨境交易,主要服務於速賣通、淘寶和天貓等電子商務和科技公司。

收購,5000 萬美元,商業平台通用 API 服務解決方案 Weav

由金融整合方案提供商 Brex 獨立收購。去年夏天,Brex 首次與商業平台通用 API 開發商 Weav 合作,並在 2021 年 3 月,為 Shopify 賣家推出了即時付款。具體來說,2020 年成立的 Weav ,其嵌入式技術旨在讓組織能夠訪問即時時的、用戶許可的「商業數據」,他們可以使用這些數據為小型企業創建新的金融產品,自成立以來,Weav 的 API 調用量每月增長 300%。 

有趣的是,這筆交易是在兩家公司的創辦人都沒有見過面的情況下達成的,Brex 聯合創始人 Henrique Dubugras 和 Pedro Franceschi 認為 Weav 的技術和團隊太好了,無法與其他公司分享,而必須收購。

一方面,作為收購的一部分,Brex 將通過建立一個「創新中心」並在以色列僱傭員工來擴大其全球影響力;另一方面,Brex 正在收購的技術將有助於加速金融科技與其平台的連接。

總部位於舊金山的 Brex 成立於 2017 年,在籌集了由 Tiger Global 領投的 4.25 億美元 D 輪融資後,今年早些時候估值為 74 億美元。2021 年初,該公司宣布推出一項名為 Brex Premium的新服務,每月收費 49 美元。 

今年 2 月,Brex 是最新一家申請銀行執照的金融科技公司,但於 8 月自願退回。

D 輪,3.5 億美元,阿根廷個人理財 App Ualá

Ualá 宣布已在 D 輪融資中籌集了 3.5 億美元,投後估值為 24.5 億美元。軟銀拉丁美洲基金和中國騰訊的附屬公司共同領投了這一輪融資。該輪融資被認為是阿根廷公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私人融資,自 2017 年成立以來,Ualá 的融資總額已達到 5.44 億美元。

創辦人兼 CEO 的 Pierpaolo Barbieri 不僅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當地人,也是一位哈佛大學畢業生,他的目標是創建一個平台,將所有金融服務整合到與一張卡相關聯的一個 App 裡面。Ualá表示它已經開發了“一個完整的金融生態系統”,包括通用賬戶、全球萬事達卡、賬單支付選項、投資產品、個人貸款、分期付款 (BNPL) 和保險。它還推出了商家收單 Ualá Bis,這是一種面向企業家和商家的解決方案,允許通過支付鏈接或移動銷售點 (mPOS) 進行銷售。 

這家初創公司已在其本國和去年開始運營的墨西哥發行了超過 350 萬張卡。該公司聲稱,阿根廷 18 至 25 歲的年輕人中有超過 22% 擁有 Ualá 卡。在 2019 年 11 月進行 C 系列融資時,它已發行了 130 萬張卡。

超過 100 萬用戶投資了 Ualá App 上可用的共同基金,該公司聲稱該共同基金是阿根廷參與人數第二大的共同基金。該公司旨在提高該地區的財務透明度和包容性,該公司表示,其 65% 的用戶在下載該應用程序之前沒有信用記錄。

How Ualá works, the tenth Argentine unicorn that challenges traditional  banks